咽后脓肿
来源:西安新城中大耳鼻喉医院咽喉诊疗中心
点击咨询咽后脓肿(retropharyngeal abscess),发生于咽后间隙中,多因咽后淋巴结感染化脓引起,分急慢性两类。急性者多见于儿童。慢性者少见,多系颈椎结核形成脓肿,又称冷脓肿。本节论述急性化脓性咽后脓肿。
咽后脓肿有什么表现?
根据病史、症状、体征及穿刺抽脓,咽后脓肿诊断不甚困难。颈侧位X线片可见咽后壁前移和椎前软组织阴影增宽,或显示有积水面,有助于诊断。
病儿多先有上呼吸道感染。起病急,有发热、哭闹、烦躁不安,因咽痛拒食。一般在发病后2~3日即可形成脓肿。脓肿形成后,咽后壁隆起突向咽腔,则有不同程度的咽下困难及呼吸不畅。婴幼儿哭声似鸭鸣,吮乳可逆入鼻腔或引起呛咳。较大儿童可表现语音含混不清和打鼾。病情严重者,有吸气性喘鸣及吸气性呼吸困难,并可出现紫绀、脱水、酸中毒及全身衰竭表现。如脓肿压迫喉入口或并发喉炎,会突然发生窒息。
检查见病儿头稍向后仰并偏向患侧,以减轻疼痛及呼吸不畅。颈部活动受限,下颌角下及颈侧淋巴结肿胀、压痛。咽部粘膜充血,咽后壁膨隆,多偏于一侧,触之柔软或有波动感。脓肿前突接近同侧咽腭弓及软腭或将其向前推移。穿刺可抽出脓液。
咽后脓肿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?
咽后隙位于咽后壁后方,颊咽筋膜与翼筋膜之间,上达颅底下接纵隔,两侧咽旁隙相邻,为一含疏松结缔组织的潜在筋膜间隙,并由咽缝分为左右两部,婴幼儿咽后隙中富于淋巴结,这些淋巴结接受鼻腔后部、鼻咽部、咽鼓管及中耳的部分淋巴引流。故上述部位的急性炎症可循淋巴途径感染,引起化脓性淋巴结炎及脓肿。咽后淋巴结于3~8岁时逐渐消失,故本病多发生于3岁以下幼儿。部分病例可因咽后壁损伤并感染,或由邻近部位的炎症蔓延所致。致病菌与扁桃体周围脓肿相同。
特别提醒:张全安教授受央视邀请参加CCTV《名家访谈》节目,在与主持人阿丘深入探讨耳鼻喉疾病诊疗之道后,目前已返回西安。他们将立即投入到为广大耳鼻喉患者诊疗的工作中。【点击观看视频】
需要咨询预约张教授的患者朋友,可拨打医生热线:029-87401000或点击【在线咨询】即可预约挂号。
看完这篇文章您的感受是:
-
祈祷
1人
-
难过
1人
-
担忧
1人
-
震惊
1人
-
有帮助
1人
-
不解
1人